3 4、皇权演变(2 / 2)

    觉得可行,会盖上玉玺,加以施行。

    不行的话,打回内阁,重新批阅或者君臣同议。

    如此虽会减轻皇帝的权势,但也避免了皇帝昏聩,做出于国于民不利的批阅。”

    “是,陛下圣明!”

……

    第二天朝政,开始内阁之议,耗时整整半个月,举手表决后,终究还是通过了。

    内阁设六位大臣,同时还设立了军机处,负责全国军人的落实与对外战争。

    军机处与内阁直接对皇帝负责,两者之间互不干扰。

    如遇战争,内阁商议,负责后方粮草的供应。

    两大机构的成立,武玄天更轻松了,除了查一下大臣们批阅的奏章,整日往水云姬那里跑,差点乐不思蜀。

    群臣虽不敢言,但没少吐槽他开始昏庸。

    甚至还有大臣死谏,武玄天直接无视,我行我素。

    ……

    随着时间的过去,随着大唐的发展,国力飙升,大唐子民空前发展,从战乱时代的人口三千多万,如今飙升至十万万。

    每隔一段时间,武玄天就要搞幺蛾子了,设立一些机构。

    这不最近裁军了,用他的话说,贵精而不贵多。

    从战乱时代大军三百万,裁至一百五十万。

    陆军八十万,海军七十万,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这是正规军,除了正规军,各地衙役也裁了一些,但仅仅是一些。

    五年后,他直接宣布传位太子李兴业,不干了。

    这突如其来的决定,令得群臣差点没缓过气来。

而此时,他的诸多子嗣,除了太子,以及女儿们,几乎都被封得远远的,只有质子处于皇城中。

    他们逍遥,自己也乐得省心,免得一天为了这些家事心烦意乱。

    ……

    传下皇位之后,武玄天就带着妻子走了,来到姑苏城外,将燕子坞据为己有,买了下来,在此隐居,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只有袁天罡知道他的隐居地,对于其他人而言,他消失了,消失在世人眼中,消失在权势中心,消失在权势之巅。

    他是旷世明君,李兴业也不差,终究是受他教导,还处理朝政处理了十来年,才正式继承皇位。

    悠悠岁月,八十年光阴过去,李兴业退位了,他的儿子继位,他的儿子也退位了,孙子继位,孙子退位,重孙继位。

    甚至重孙都继位了十几年,儿子孙子虽没有开拓之资,却有守成之资,可重孙就差多了。

    说是明君,算不上,说是昏君,又不是那种太过昏庸的。

    毕竟有上一任退位的皇帝时刻耳提面命。

    但可想而知,只要李兴业的儿子驾崩了,那这小子铁定一昏君。

    尤其是天下野心勃勃之辈实在层出不穷。

    水云姬,姬如雪等都死了十几年了,如今的江湖,老一辈除了袁天罡,就是李星云与武玄天还活着。

    李星云在江湖中,自号逍遥子,踏入了先天之境,逍遥于江湖,成立逍遥派。

    武玄天则隐居在燕子坞,偶尔在江湖中走动。

    八十年光阴,武玄天的修为早就更进一步,在先天真元中更加凝炼了,神魂修为也在增长,但没有确切的功法,他也不知达到什么层次。

    开封,大唐早就迁都至此,皇宫之中,袁天罡一脸失望走出宫门。

    “四百多年了,或许本帅早就应该向那两个家伙一样卸掉一切,逍遥自在去。

天下分分合合,大唐再立,不过百年光阴,难道……

    如今诸王做大,已然尾大甩不掉了。

    不过,只要他出手,大唐国祚不成问题。

    说来,本帅也差不多几十年没去拜见文武大帝了。”

    ……

    燕子坞,袁天罡刚踏入岛上,悠然的琴声,令得他恍惚。

    这位文武大帝的琴艺,越发高深莫测了。

    这位即使在袁天罡看来,也不像是人,而是似神似仙。

    在位期间成立的各种机构,政策,可为绵延至今。

    尤其是科研部,商部,教育部……

    “陛下之琴艺,似神似仙了。”

    袁天罡的声音传来,身影已至武玄天身前。

    此岛上诸多侍女,无一人发现。

    “大帅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袁天罡闻言,一脸苦笑,看着眼前这个明明一百三十岁岁的人了,可看着仅仅四五十岁模样的家伙,不得不佩服这位真是功参造化。

    至于武力值,六十年前,他就不是眼前这位皇帝陛下的对手了。

    随即将当今大唐的局势讲述,希望武玄天出山,拨乱反正。

武玄天闻言,道:“大帅,四百多年了,你这对大唐如此执念,真的值得吗?

    为何不放下一切,逍遥江湖?”

    袁天罡苦笑道:“无论是太宗陛下,还是陛下您,对微臣都恩深似海。

    而且,微臣真的放得下吗,微臣不知道。

    即使放下了,微臣又能做什么?

    有时候臣想,活得太久了,久到微臣自己都想寻死。

    只有为自己找点事做,微臣才能觉得自己是个人,而不是一个靠着长生药苟活至今的怪物。”

    “可世事变迁,更新换代,即使我出山,如今的朝臣,也不一定会给我这个面子了。”

    “陛下威及今日,只要陛下出山,定可威震四方,稳定当前朝局。”

    “十年可见春去秋来,百年可证生老病死,千年可叹王朝兴衰,万年可知斗转星移。

    世上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能为百姓谋福者,王朝自可昌盛。

    不能为百姓谋福,导致天下民不聊生,自然各地揭竿而起。

    你执掌不良人多年,可知李氏诸王中,有哪些人可担大任?”

    袁天罡闻言,沉默片刻后道:“陛下,这需要微臣去探寻一番。”

    武玄天点头:“去吧,要我出山不可能了,看看李氏诸王,他们的后裔,或者当今皇帝之子,兄弟等,是否有可担大任者。

    得到名单后,我会暗中走一趟,亲自考察一番,最后扶持此人入开封。”

    “是!”

    ……

仅仅半个月时间,一份名单出现在武玄天手中。

    有与当今皇帝同辈的,也有他们的后辈。

    武玄天开始忙了,耗时五年,终于择优出一人。

    曾经他的孩子,楚王的嫡系子孙李振。

    被他带到了燕子坞悉心教导帝王之道五年,此人年及三十。

    随后带着此人踏入皇宫大内,果真荒唐,当今皇帝发明那些惨无人道的刑法,就是武玄天也为之胆寒。

    “放肆,你是谁?”

    金銮殿,皇帝正在皇位上与一个侍女白日宣淫。

    随着皇帝的喝声,顿时近百侍卫将武玄天两人包围。

    “混账,朕打下这大好江山,就是让你如此霍霍的?

    你爹呢,死了吗?叫他滚过来!”

    “你……你……不……不可能,怎么可能?”

    武玄天眉头一皱,挥手将百人击飞而不伤。

    伸手一吸,黄袍中年人被他吸到手中。

    “哼!”

    “祖……祖爷爷?”没一会儿,一个六十多岁的男子出现,他小时候见过武玄天,顿时被吓得跪地不起。

    “这……就是你选定的皇位继承人?

老子辛辛苦苦,打下大好江山,传承至今不过区区百年,难道就要亡国了?”

    “祖爷爷赎罪,都怪重孙儿,当初知人知面不知心,可他继位后,权势交接,最后展露真实面目时,孙儿已经无力回天了。”

    武玄天气极反笑:“呵呵,国之大事,岂容儿戏?

    你一句知人知面不知心,倒是将自己推得干干净净。

    既然你们这一脉,不能为天下谋福,那就将皇位交出来。

    这些年,朕游历天下,楚王嫡系子孙,倒是有一人不错。

    这混账为祸天下多年,百死不为过,留着也是浪费。”

    说着,直接一巴掌将昏君拍死。

    “振儿,明日你举行登基大殿,朕会坐镇皇宫两年,为你稳定局势,助你稳定皇位。

    不过事先说明,李兴业这一脉,既然不能为天下谋福,皇位落到你这一脉。

    以后只要朕不死,你这一脉后人要是昏庸无能,朕依旧会从李氏子孙中择优继承皇位。”

    李振感激涕零,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有如此好事落在自己身上。

    “是,多谢老祖!”

    “嗯,昏君虽无能,但他的孩子无过,安置好吧。”

    ……

    李振继位,的确尽显明君之能,仅仅十年,颓废的大唐局势,再次好转。

    天下诸多野心之辈,只能隐藏自己的野心。

    而武玄天离开了,却不是回燕子坞,而是另寻一地隐居。

此地既已暴露,要是再不走,以后定然各种琐事不断。

    而武玄天之存在,也被皇宫之内皇室之人世代相传。

    传言皇室老祖并未死亡,而是隐居在天下间,待昏君出现,乱世初显时,其会现世拨乱反正,扶持明君。

    又是百年后,武玄天的先天真元凝视了,寿元大增。

    容貌虽然如同七八十岁老头,但还活着,而大唐再次迎来了百年安稳,七代明君。

    两百年国力持续上升,大唐的国力已然陷入了桎梏。

    人口百万万,文人无数,强者如云,坚船利炮向着海中探索,带回来大批金银珠宝,殖民无数疆域。

    皇权早已成为象征,皇帝成为象征,真正治理国家的权势,落入了内阁手中。

    内阁成员,也从全国选择,每一任五年换届,五年期满,还能竞选进入内阁,那就连任,口碑不好,那就只能说遗憾,能人志士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