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亲临前线,致敬《高山下的花环》(求全订)(2 / 2)

    否则她们知道后,一封信寄回家里去,又得白添程学民陕北老家的爸妈担心啦。

    南下上前线的事情,程学民他自己亲爹亲老子,也一定要瞒着。

    不能害他在家的爸妈也跟着担心。

    “呀,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啊?学民!”

    见女婿果然有事瞒着大家,而且特别交待不能让她家家幼知道,冯母的心脏瞬间悸动起来,不敢想到底发生了什么。

    “学民你先不要急,坐下来慢慢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即便吴老上面,对你那天的讲课不太满意,也没什么!”

    “大不了我们以后,不讲不说不写了就是!”

    冯父还算镇定,先安抚了程学民一下,让他坐下来慢慢说,但冯父心里也是咯噔了一下。

    “爸,妈,吴老那边对我那天的讲课,其实跟我刚才说的一样,是夸我来着,对我进行了口头表扬!”

    程学民知道老丈人丈母娘他们想偏了,赶紧先解释了一句。

又不等他们再度起疑,也就干脆的把后面的话,一并说了出来,道:“爸妈,大哥大嫂,是这样的!”

    “今天真正找我的,是总政那边的时老!他找我……”

    啪啦!

    程学民这刚说完,丈母娘的眼泪就十分的不值钱,什么都不说开始抹眼泪了!

    冯父也同样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跟着喃喃说道:“总政的时老我知道,是主抓文艺方面的一把手,也是总政文工团的团长!”

    “他他他……他怎么会想着把你带去南边上前线,写战地稿子呢?”

    “他们总政部队里有着那么多的部队文艺干事,怎么会想着找你一起南下呢?”

    冯父脸色凝重得铁青,怎么想都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么一回事!

    总政那边突然过来,要把他们女婿借调过去,带着一起南下,上前线给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们慰问。

    说实话!

    不是没那个觉悟,可是那边是在打仗,程学民一个不是军人的小作者,上前线是不是不太符合规定?

    “学民,我们不去!”

    “你二哥在那边,到现在都没有一点消息,你现在又要被征召!”

    “不去不去,学民你去跟吴老说,我们不去!我们又不是文艺干事,我们不去!”

    “你去跟吴老说,我们家家幼这都快生了,你不能离开你不去!”

    冯母摸着眼泪,跟程学民不断的说着不去。

    “爸,妈!吴老提点我,这是题词老人给安排的,说是让我南下历练历练一下,也正好回避一下现在的风头!”

“我也已经在吴老那边表态了,这个礼拜六就得走!”

    程学民也没想到,他这丈母娘会这么的煽情,竟然直接抹眼泪哭了不说,还一个劲的不让去。

    就是程学民亲妈知道这事,也不过如此吧?

    不过,真不是丈母娘这嘴上说的。

    也不看看这是谁安排的?

    能是你不想去不敢去,就不去的吗?

    再说!

    程学民也觉得,这就是对他的一个历练,他也需要这次的历练。

    通过这次的历练,亲临一线战场,采访一线浴血奋战的战士们,将《高山下的花环》致敬出来,就能获得部队方面的好感,这又是一份不比《乔厂长上任记》给他带来的荣誉要小。

    其实程学民心里,也早就在这里等着。

    当年《高山下的花环》一经出世,博得了多少部队战士们的眼泪,又为原作者带去了多大的福报?

    不会比《乔厂长上任记》的小。

    这一个是在改开方向,一个是部队方向,程学民要是能把这两个荣誉,全部给捞到手的话!

    以后只要跟定方向,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前途能差?

    所以,只是时机一直没到,程学民这才没有把《高山下的花环》致敬出来。

    而且即便南边的战事结束了,程学民想要写《高山下的花环》,还得有一个由头,否则程学民没上过南边一线战场,却能凭空写出《高山下的花环》,不合常理。

    程学民都在想着,等高考后是不是想想办法,去《解放军文艺》那边多走动走动,看看能不能弄点相关资料看看,这样把《高山下的花环》致敬出来,多少说得过去。

    却是没想到!

总政那边直接把程学民给征召了,一起南下慰问去。

    那程学民把《高山下的花环》直接致敬出来,是半点漏洞都没有啦。

    “这个礼拜六就走?”

    “你这孩子,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回来跟我们商量商量一下,再做决定啊?!”

    冯母一听女婿这个礼拜六就要走,又是心急得不要太慌张,眼泪更不值钱了。

    “妈,其实就是跟总政的文工团南下,一起下去慰问一下!”

    “既然是慰问,应该不会上一线,其实没什么担心的!”

    程学民安抚了他丈母娘两句,也可能正如程学民所说的,就是去慰问一下,根本不用再上前线。

    再说,程学民也知道这场战事,打起来的快,结束的也快。

    前后也就打了一个来月,就对外宣布结束了。

    虽然后续还有着不间断的小规模战事,一直延续到了两三年后,才有了《高山下的花环》原作者,亲临前线采访一线战士,写出了《高山下的花环》。

    所以,等程学民这边随团南下,到了地方,战事可能基本就结束啦!

    即便还有小规模摩擦,也不至于让南下文艺慰问团,跟着一起冲上去的道理。

    “你这孩子,我跟你爸能不担心吗?那可是一线,战场啊!”

    冯母又是心揪的说道。

    “事于至此,不是学民说不去就能不去的!”

    “而且学民刚才也说了,这是给他的一次历练,我看对学民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冯父沉凝了许久后,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不过学民你要记住一点,到了那边后,可不好再往前冲了!”

    “时老的总政文工团,多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文艺兵,南下可能就是慰问,不可能上一线!”

    “我现在就只担心一点,怕你头脑一热,继续往前冲!”

    呃!

    听了老丈人这话,程学民也是当场傻眼,在他老丈人眼中,他这个女婿有这么猛犸?

    到了南边前线,程学民还会头脑一热,继续往前冲?

    当即赶紧摇头,说道:“不会不会,爸,这个你放心,我其实胆子很小的!”

    “嗯,反正你多想想家里的家幼,和马上要出世的孩子!”

    老丈人冯父慎重的告诫了一句,又问道,“家幼这边确实先不能让她知道,学民你是怎么想的,你先说说看!”

    对此,程学民便又把他想好的腹稿,跟老丈人和丈母娘他们,说了出来。

    “也只能先这样瞒着了!”

    冯父听了程学民的想法,点点头也没其他好的办法了!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