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制定了这些方针以后,皱着眉说:“看谁还敢要挟我,真是一个个都敢不自量力了。”
这件事才三四天的时间就处理完毕,对于现在的老阁臣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震动。
虽然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至于被挤下去,但是莫名其妙的在这时候皇帝陛下开恩科,实在是有够稀奇的。
要说是为了那场战争的胜利来开这个科,时间都已经过了那么久了,胜利的喜悦早就已经过去,很有点牵强附会。
不过前些日子在全国大大小小的乡村加盖了学校,无数无所事事的秀才,他们的田地免税,已经占了不小的便宜了。
后来因为到处办学,逼迫着他们做了先生,另外给他们发一份薪水。
开始的时候有很多人不愿意干,认为自己早晚都是状元郎的备选。
有些人已经四十多岁了,还在那里接受着父母,妻子或者家庭的供养,每天摇头晃脑的在那里读死书。
他们无一不认为自己总有一天能考出来,早晚要光宗耀祖的,怎么可能去做先生呢?
俗话说家有隔宿粮,不做孩子王,可见做先生有多秃头,操不完的心,累不完的命。
那些愿意做先生的秀才实在是因为家庭太贫困,连国考的钱都没有,才不得不选择了坐馆育童。
后来因为国家出了公费先生,待遇相当的不错,又有点半逼迫的性质,所有的秀才,在参加府考之前,最好能有两年的教学经验,府考可以加分。
教学一年加五分,教学两年加十分,这样考上举人的几率要大一些。
这个举措让很多秀才一下子就报名参加了公费先生的队伍,以致很多小童得到了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