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伐楚的争端,王翦萌生了退意(1 / 2)

“60万?王老将军,区区楚国,要吾大秦出动60万人马?”

    从嬴政惊讶无比的语调中,都能听出他的难以置信。

    建议出兵60万,是出于多年征战沙场的常识积累。

    加上楚国当前实际军事力量的估算。

    王翦一听嬴政的声音,就知道了他的心思,当下也没多说了。

    惊讶的反问后,嬴政心中不觉一阵好笑。

    欧阳兄一刀退敌五十里,几年不敢动一兵。

    竟然要大秦60万兵。

    哼,这未免也太抬举楚国了吧?

    本王连灭韩、赵、燕三国,所用兵马也没有超过40万。

    一区区楚国,就要让本王派出60万兵马,实在是太高估对方了。

    他瞥了一眼一脸严肃的王翦后,将目光转到了李信这边。

    “李信,汝认为伐楚,应派遣多少兵马合适?”

    对眼前的李信,嬴政总有一种异样的感情。

    他在太原城外,铠甲嗤嗤滴血的样子,颇为神勇。

    同时,他觉得李信在许多方面,都与自己有相似之处。

    还有,李信还年轻,在军中尚无派系,适合培养铁杆死忠。

    他要统一天下,当然也像李信这样的人,都能够有所作为,有一定的成就感。

从而滋生出强烈的归属感。

    当然嬴政的这个想法,很值得点赞。

    俗话说一朝君子一朝臣。

    嬴政现在依赖的武将,还是他爷爷的生死兄弟。

    王翦是,蒙骜也是,杨端和也不例外。

    至于他爹子楚,也就是稀里糊涂的享受了几年美色而已。

    所以,他要有意地提拔栽培李信。

    再说王剪已经老了,颌下长髯飘洒,满脸的风霜沧桑。

    岁月的折磨历练,早已使他失去了昔日的锐气和勇武。

    剩下的只有谨小慎微和踌躇不前了。

    这一问,简直问到了李信的心坎儿里。

    他正在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嬴政的询问呢。

    王翦的60万兵马伐楚建议,他听得一清二楚。

    他心中只有冷笑和不屑。

    源于无知的自信,给了李信很大的力量。

    在他眼里,强不过匈奴骑兵,快也不过匈奴骑兵。

    去了王翦帐下,遇到的也都是些弱鸡。

让他的自信,一下子飙到了制高点。

    日渐衰微的荆楚蛮夷之国,还用得着60万的兵马吗?

    实在是太过长他人的锐气,灭自己的威风了。

    听到嬴政刚刚问他。

    李信"腾"的一下子标枪般站起,意气风发地说道。

    “大王,荆楚蛮夷之地,早已非当年之强悍,大王如让末将挂帅出征,末将以为只需20万人马,定可使楚国之全境臣服,虏其君王负刍,献与大王驾前。”

    听着颇为带劲儿!

    龙心大悦的嬴政,看着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李信,心情激动不已,连连点头赞许。

    此时坐在王翦身边的蒙武却偷偷的皱了皱眉头。

    知楚者,蒙家也!

    蒙骜之坐镇武关。

    蒙武、蒙恬等皆在防楚,楚国的实力,蒙家最清楚不过了。

    虽然他们一家行伍,对欧阳天丰的什么经济战、渗透战、入侵战不太理解。

    但是对楚国军事力量,他们可比谁都清楚。

    蒙家的军事力量,基本占据了秦之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