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天下一统了,嬴政越来越善谋(2 / 2)

    他倒也不屑于偷听二人谈话,倒是跟玉儿切磋了一下剑术心得。

    眼看得欧阳玉儿,进步神速,惹的欧阳天丰都想去昆仑山一趟了。

    …………

    说起千古一帝秦始皇,其长子扶苏,也算的上是个关键人物了。

    由于母亲怀雪夫人早死,扶苏对自己的母亲,一点印象也没有。

    赵姬还在之时,还经常带着扶苏,也算是让他体会到了一些温暖。

至于父亲,在他的印象中,是严肃冷峻,不苟言笑的。

    对自己的父王嬴政,他心里充满了敬畏。

    扶苏所居之地,距离咸阳宫不远,名为长翠宫。

    宫中布置的很不错,遍植垂柳,每逢夏初,垂柳之絮随风飘扬,倒也蔚为壮观。

    严厉的嬴政,为了这个接班人,也花了不少心思。

    给他指定了博学多才的太傅蒙毅,每日都来给扶苏讲授治国之道。

    所以,大部分时间里,扶苏都在长翠宫中闲坐读书。

    和宫女、太监们,也基本上无话可说。

    赵姬去世后,他的话更少了。

    偶尔也想骑马出城去打猎,一展勇武之力,但很快又被自己否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宫中闲坐翻看着桌竹简,但却一个字儿也看不下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扶苏越来越孤僻了。

    他自己也知道,他太孤独了,连个能说上话的人都没有。

    这一日,一名内侍跑进来,对他说道。

    “王子殿下,五大夫隗林求见。”

    “好!让他进来!”

    扶苏连多余的话,都懒得说。

隗林生于北部戎狄之地,和扶苏的关系还比较近。

    扶苏生性柔弱刚正,而隗林心细如发,所以两个人也倒也颇为投缘。

    就是这个五大夫隗林,也是奉嬴政之命才接触的扶苏。

    嬴政自有他的用意,让隗林接触扶苏。

    有朝一日扶苏需要军功之时,北部匈奴就是他的建功立业之地。

    早点了解一下,也没坏处。

    虽然蒙毅仍是太傅,但隗林也经常与扶苏议论国事。

    按照当时的旧礼制,北部戎狄羌蛮之人,属未经圣人礼乐教化的粗野之人。

    所以在七国之中,颇受冷落与歧视,是不可能入朝为官的。

    刚好嬴政不太看好孔子学说,偏要将隗林搞成一个特例。

    不仅给了他官职,而且爵封五大夫,叮嘱他多与长子扶苏接触。

    此时嬴政,就已经将扶苏看成了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

    不得不说,嬴政的胸中,此时已经有了海纳百川之量。

    隗林的高位,完全是因为扶苏。

    按其个人治政辅佐之功,绝对不会官居如此高位的。

    从此也能证明。

    此时的北部匈奴,已经进入了嬴政的视野。

匈奴人?

    哼!

    也得向孤诚服!

    可眼下,匈奴人并不买他的账,照样骑马掳掠,在其边境无恶不作。

    不断有奏报,匈奴人凶悍骁勇,北方守将们根本无力抵御。

    天下初定,嬴政没精力与匈奴对决。

    朝内朝外还有许多的不安定因素存在。

    嫡系培养还是有些滞后。

    那么扶苏不就是最好的嫡系。

    于是,他大胆的任用隗林为官。

    日后与匈奴决战,扶苏就可带兵出征。

    一举两得也。

    既锻炼了接班人扶苏,又征服了来去如风的匈奴。

    戎狄之人隗林,对于匈奴的情况相当了解。

    不但通过隗林,让嬴政掌握匈奴的情况,还能提前让扶苏也心中有数,

    同时,隗林在朝为官,还可引得部分北境戎狄匈奴,放弃与他对立。

    甘愿纳入大秦的治域之内。

    按照嬴政的想法,虽然没立扶苏为太子,但王储之位几乎是确定了。

让扶苏与隗林在一起,从隗林的言行中了解戎狄之人的习性。

    这才是嬴政的目的,六国既灭,大敌已除。

    大秦最大的敌人,是国境北部神出鬼没的匈奴了。

    嬴政的心,亦越来越善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