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提拔新生代,北定匈奴是大事(2 / 2)

    但是他只是看到了表相。

    道德是什么?仅仅是一个标准而已。

    儒生的一张嘴,能把一个缺德鬼褒扬成一个圣人,也能把一个圣人黑成一个魔鬼。

众口铄金,积灰销骨就是如此。

    礼制又是什么?是束缚人们的虚与委蛇。

    繁琐的礼制规矩,每日早上去给爹妈磕个头,能顶一天所需的粮食么?

    仁政呢?仁政能灭了日日骚扰百姓的匈奴?能灭了六国?

    平定天下,靠的是军队,而不是儒生的嘴。

    列位看看,哪一个国家,是儒生们打下来的?

    教育?就更不可靠了,一群儒生们会利用这个平台,批量生产出他们所需要的利益群体来。

    满圈的猪崽儿,满园的韭菜而已。

    当然这些说法的基础,是架构在半罐子醋之儒生基础上。

    人的私心,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那些儒生。

    口口声声说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古时叫标榜,现在叫“洗白”。

    历朝历代的大贪官,哪个不是文臣?

    扯的有点远了,接下来还说扶苏。

    毕竟大殿下扶苏,还没经历过朝堂的风云、战争的残酷、人性的贪婪。

    总喜欢以个人兴趣,来判断他看到的、听到的不真实。

    他当然知道。

    王绾和李斯都是辅政重臣,在朝中是权重势显。

现在再赋予二人左右相,朝中的权力、便会过分地集于两人身上。

    这对王权的集中,可是颇为不利的。

    将隗林提拔上来,压制权欲十足的李斯,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父王看得还是比儿臣透彻。

    扶苏心里也暗暗叫好。

    现在听隗林说要辞掉右相,他是一百二十个不同意。

    有隗林出任右相,总比李斯要好。

    当下他开口安慰隗林道。

    “隗大人不用担心,以大人之才,不下于王绾和李斯,而且大人对匈奴人颇有了解,而这也正是父王所需的,所以父王才弃李斯而用大人。”

    扶苏也看到了,父王嬴政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北地的匈奴人了。

    “可是,殿下,在下确实不如李斯大人,而且……”

    隗进有些尴尬,论起水平来,他真的不如李斯。

    李斯虽然权利欲望很重,但自身水平确实还行。

    尤其是一张嘴。

    扶苏也想到了,父王提拔隗林,并不是为了针对李斯。

    而是考虑到日后的征战匈奴。

    但他没想到,嬴政的本意是,让扶苏带着隗林去征战匈奴。

至于武将吗?大秦朝多得是。

    少壮派有李信,王贲,蒙恬等人。

    征战一个匈奴,绰绰有余。

    看着隗林还有些不自然,扶苏接下来又说道。

    “匈奴的问题,是大秦早晚需要面对的,既然父王任用大人为右相,是对大人能力的认可,大人又何必推辞呢?只要大人能够辅佐父王解除匈奴之患,也就不再会有不敬之辞。”

    听他如此一说,隗林总算明白了大王的意思。

    可他对自己在朝中的情况十分清楚,势力远不及李斯与王绾。

    必须要找到自己的靠山才好,越是实力强大越好。

    眼下已经成功博得嬴政的信任,再加上扶苏公子的支持,那就稳妥多了。

    这又听到扶苏要力挺自己,自是非常高兴。

    马上信誓旦旦的向扶苏保证,一定会辅佐嬴政北定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