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废除分封制,王室贵族傻眼了(2 / 2)

子康在皇上威严的目光注视下,肩头已经在瑟瑟发抖。

    虽然他是王叔,但是嬴政威议、狠辣的目光,仍然让他后背发凉,冷汗直冒。

    从王绾开口,一直到现在,李斯一句话也没有说。

    狡猾的他,一直在偷偷地察言观色,观看嬴政的反应,揣摩着嬴政的心思。

    他无比的清醒,只有顺着皇上的心思,他才有机会高升。

    虽然这次没捞到丞相,但他并不灰心。

    这些文臣中,有谁比他对大秦贡献更大?

    他觉得自己有骄傲的资本。

    从他的观察来看,皇上颇为反对分封制。

    从他狠狠地瞅着王叔子康,就能得出结论。

    皇上有些崇尚法家,自己也是法家学派的传人。

    法家学派主张、天下为君王一人之天下。

    君王掌握着全国的最高权柄,通过统驭自己的臣下,实现对全国大小政务的把握。

    而不是让君王之亲族和功臣,去建立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王国。

    这与养虎为患有什么区别。

    权力才是致命的毒药,致命的诱惑。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没有哪一个君王,不想一统天下?

可是只有眼前的嬴政做到了。

    君王最理想的就是这种集权制的形式,只不过没有人提出来罢了。

    机会啊机会!

    终于来了。

    想到这里,李斯连忙出列禀奏道。

    “启禀皇上,臣李斯不同意分封制,臣认为郡县制更适合大秦。”

    李斯此言一出,王绾和子康等怨愤的目光,一下子都投到李斯的身上。

    如果目光可以杀人,李斯此时妥妥的死了千百次。

    不同意分封制,无异于砸了宗室子弟的金饭碗嘛!

    面对这些想吞了他的目光,李斯坦然受之。

    他已经看到了,嬴政脸上的阴云正在逐渐消散。

    “启奏皇上,臣以为旧时所用的分封赏国之制,不利于统一大国的发展,四海之地皇上神威之下,则天下皆为皇上治下郡县,宗族子弟以及开国功臣,可以用郡县之赋税重赏,使其生活富足,功臣子弟可以安乐饱足,整个社稷都会执于皇上一人之手。”

    李斯振振有词的说了一会儿,略一停顿,看向龙椅之上的嬴政。

    赞许的目光。

    好爽啊!

    李斯感觉自己,沐浴在嬴政欣赏的目光之下。

    精神为之一振,又接着说道。

    “整个天下志向归一,不相对立,安宁必定可以唾手而得,但如果分封诸侯,可就很难求得安宁了。”

戛然而止的李斯,一下子吊足了嬴政的胃口。

    此时李斯心里,不得不佩服起欧阳天丰来。

    大秦打下来的大量疆域,如果没有他,现在不知道乱成了什么样子了。

    别说朝臣的功劳,要说的话,欧阳先生远远超过这一大帮臣子。

    没有他弱化六国,王翦能势如破竹的拿下六国?

    做梦去吧!

    不说别的,就说楚国,李斯是再也熟悉不过了。

    虽然楚王一代比一代弱,但是军事力量,可不比秦国差。

    没有欧阳先生的经济战在前,项燕的大军,也不至于跑到哪儿都挨饿。

    还有赌场、胭脂阁等等,楚军们的单兵素质,几年间掉了好几个档次……

    “嗯,李爱卿说得好,周朝先王倡导分封,初时依赖血缘关系而治,很快便即疏远、纷争不断,朕初并天下,只应求得安定,若再行分封,岂不是分兵马以树敌吗?如此何来安宁?分封之事休要再提了,朕决定大力推行郡县制。”

    嬴政的语气颇为坚决,一锤定音。

    “启奏皇上,郡县制虽然不错,但如燕、齐、楚之僻远之地,如果实行郡县制,其长官拥兵自重,犯上作乱,或者居官乱法,鱼肉乡民,那该怎么办啊?”

    丞相王绾又出列了,不无担忧地说道。

    “丞相所忧虑,何足挂齿,军政分开,定期换防换任,离任审计,断其腐败土壤,如何拥兵自重,如何犯上作乱?”

    嬴政对王绾的担忧,嗤之以鼻。

    这些问题,欧阳早在打下赵国时,就已经预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