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分三十六郡,秦管理完善(1 / 2)

咸阳宫的朝堂之上。

    左丞相王绾,听了皇上嬴政之言,惊的有些张口结舌。

    “啊……如此……”

    皇上的想法和做法,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原本他以为,嬴政没提分封制,是在考虑着嬴氏族人的封地。

    谁知他根本就没想过分封诸侯。

    之前在六国推行的郡县制,虽然看起来不错。

    但是腐败、独裁等问题,也会很快显露出来。

    加之史上也无迹可循,王绾以为皇上只是暂时为之。

    等大秦一统天下后,分封制一出台。

    直接给藩王诸侯们,分封郡县,倒也还方便快捷。

    可他万万没想到,天下倒是统一了,分封也就此不了了之了。

    最先动的,竟然是嬴氏族人的利益。

    这倒也该说得过去,就像皇上呵斥王叔子康似的。

    不过下一波,不就要触动朝臣们的利益了?

    就在王绾思考的同时,嬴政又开口道。

    “是啊!如此就把官吏渎职之弊解决了,此外朕每年再派遣巡行御史,督察各地官员的政绩,暗访是否有渎职之罪,如此一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丞相大人,现在汝还有何虑?”

    挑衅意味扑面而来,王绾一抬头,迎上了玩味儿的眼神,下也哑口无言。

既然皇上嬴政,已经铁心行使郡县制。

    身为左丞相的他,自然不敢再坚持,不会坚持。

    不再分封诸侯,对朝廷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养的那些王室族人,不但对国家没有丝毫帮助,还间接损害了国力。

    左丞相都闭嘴了,其它臣子自然也看清了风向。

    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一见皇上赞成郡县制,便都连忙进言实行郡县制。

    眼下暂时也没危及到朝臣的利益,一个个反而还高兴起来。

    毕竟王室族人,那才是一条条巨型血吸虫。

    随后,文武群臣和嬴政一起进行了分配郡县的工作。

    将整个大秦的疆土,共分为三十六郡。

    这三十六郡分别是:长沙郡、黔中郡、蜀郡、巴郡、代郡、上郡、汉中郡、北地郡、陇西郡、雁门郡、九原郡、云中郡、太原郡、邯郸郡、巨鹿郡、辽东郡、辽西郡、右北平郡、三川郡、河东郡、南阳郡、南郡、九江郡、鄣郡、会稽郡、颍川郡、砀郡、泗水郡、薛郡、东郡、齐郡、琅琊郡、上谷郡、渔阳郡。

    这些郡总共是三十五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京官,负责管理咸阳及其周围地区,本应为"咸阳郡"。

    “咸阳郡”之名,与作为都城治所的咸阳相冲突。

    于是便用一个官名“内史”,来执掌咸阳及其周围地区,称内史郡。

    每郡设三个官职,即郡守、郡尉和监御史。

    郡守负责打理一郡的政务。

郡尉是郡守的助理,负责掌管一郡的军队。

    监御史负责督察郡中的大小官吏。郡中之官的任免、调遣权力都决于皇上。

    郡下设县、乡、亭、里。

    县内有令、长,是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

    辖万户以上的县官为令,万户以下的县官为长。

    县令、县长之下有县丞、县尉。

    县丞是县令、县长的助理。

    县尉负责一县之内的军队,县内各官的任免、调迁也都决于皇上。

    乡里设有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司法和征税,游微;负责巡逻和追捕匪盗。

    亭内设有亭长和书盗:亭长负责维护治安,管理基层事务,传递信息等;书盗负责抄写、保管书籍,普及律法等。

    里内设里正和监门:里正管理百姓户口和纳税,监门管理城门。

    最基层还有乡村的最基层组织,即"什"和"伍"。

    10家为什,有什长;5家为伍,有伍长。

    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就是海量工作了。

    不过通过这些很烦琐的智能设置、人员配置,嬴政便把地方的特权,全部抓到了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