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挽狂澜于既倒!(完)(1 / 2)

对于执政大臣的任免可不是赵恒一张嘴就能决定的,还需要宰辅的点头才能生效。

    现在的选择权落到了首相王旦身上。

    难得寇准有机会打破王钦若的“不败金身”,这回若是错过了,让王钦若继续留在中枢,以他的“巧舌”,说不定能重得赵恒欢心。

    到那时,王钦若东山再起,想让他再落下去可就难了。

    但是寇准...这就有点麻烦了。

    南方多瘴气,寇准这个纯北方人到岭南去,是个年轻小伙子也就算了,熬三年再给他弄回来,还是一条好汉。

    而且岭南地处偏僻、环境恶劣、经济基础差,被贬谪的官员若能在当地挺过三年,在朝中有人的情况下,就能回到朝廷,步步高升。

    这也是北宋政坛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

    但现在寇准是个快五十岁的人了,这个年纪对朝廷重臣来说很年轻。

    但按宋朝人民三十岁左右的平均寿命来算,寇公已经是半截脖子入黄土的人了,将他贬去岭南...

    于心何忍啊!

    对王旦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但对陈昭来说,这事压根就不用考虑!

    他可没时间等王相公考虑了!

    “官家,臣有事奏!”

    寇公虽然脾气差、在去年延寿宫“南北之争”时,因为陈昭没帮着北人说话,两人的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但叔侄之间哪有隔夜仇嘛!

    寇准生活豪奢,陈昭便投其所好地送上乌金为他取暖,寇准爱好喝酒,陈昭便有名贵的天青瓷酒杯相送。

    陈昭是故人之子,故人已逝,但故人的孩子还活着。

怎么能视而不见?

    寇公虽然私德有亏,但公事上真的没话说,陈昭可不想一直做个“幸进之臣”,有些公务不好处理,便会询问寇准的意见,而寇公也常常会放下手中不要急的活为陈昭解答。

    保不保寇公在陈昭这里从来不是什么选择题!

    “说!”赵恒知道寇准和陈昭的关系,也知道陈昭站出来是想要干什么。

    他也是一时气极,才说出这等话,心中也是颇为后悔。

    但天子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岂有回收的道理?

    有这么多人看着呢!

    陈昭这小子鬼点子多,说不定有办法,赵恒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官家,王枢密使虽有贪腐之嫌,但事件还未有一个定论,当派人彻查,否则,王枢密使的清誉由谁来还?”

    这是在隐晦地告诉赵恒,王钦若当初所做之事真相如何,大家都知道,但下面的百姓不知道。

    今天你敢将王钦若贬到岭南,明天就有人敢骂你昏君。

    赵昌言故事就在眼前!

    “寇公虽冒犯天子威严,但直言进谏,有唐代魏征之风,情有可原。”

    “此两人,虽有纰漏,但无错,望官家三思!”

    寇准是魏征,那赵恒不就是唐太宗了吗?

    这是在拐弯抹角地夸赵恒呢!

    但现在赵恒虽然有点后悔,但心中的怒火可没消散!

陈昭这话什么意思?

    寇准和王钦若两人无错,那错的是谁?

    难不成是他这个官家吗!

    “陈昭,照你的话讲,这两人都没错,那错的是谁?”赵恒的话中多了几分火气。

    “此乃臣之错也!”陈昭大声说道。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赵恒心中的火气才提起来,又迅速消散,甚至有点哭笑不得。

    常规的劝谏肯定是没有效果的,赵恒对“脸面”两个字看得很重,不然也不大可能有“天书封禅”的闹剧。

    若前面的话能让赵恒回心转意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但要是没用,陈昭还有“杀招”!

    官家金口玉言、一口吐沫一个钉,但这若是一个笑话呢?

    陈昭站出来,将责任往自己身上揽,他扛得住吗?

    扛不住!

    可笑吗?

    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