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人才流动起来(1 / 2)

重生那年1985 初雨彩虹 1834 字 4个月前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能够跳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和事。

    各种人和事,都是相互影响和依存。

    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是苏联最为鼎盛的时期。强大的苏联让大漂亮是夜不能寐,对于我们来讲,也是压力甚大。

    所以,就有了七十年代初,我们和大漂亮正式建交。

    改开之后,从西方大量的引进各种的技术和设备。

    这一时期,只要花钱,能够买到各种的技术。

    整个八十年代,大家的脑子里面根本就没有要搞自研技术什么的。

    有这个钱,去直接买技术和生产线,这不好吗?

    买回来就能开始进行生产。

    生产出来,就能卖。

    各种生产线,是引进了不少。

    这样的大规模技术引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面来讲压制了我们在技术自研上的投入,但的确快速提升了我们的工业技术水平。

    此时,我们的工业技术水平不敢说已经追上了世界最先进水平,但总体上来讲达到了欧美七十年代的水准还是有的。

    而随着苏联的衰弱,大漂亮现在已经转头来对付我们了。

    公历三月初,陈元庆坐在自己的新办公室内翻看报纸。

    陈元庆的办公室在三楼,面积自然是不小。

    分为三个部分。

    会客区、办公区和休息区。

会客区就不用说了,布置得有沙发和茶几,有客人来的话,一起坐着喝茶谈话。

    办公区就是书柜、办公桌和椅子。

    在办公室里面,像是什么“上善若水”、“天道酬勤”之类的字画陈元庆可是并没有挂。

    他也没有说要装什么文化人,在桌上摆放笔墨纸砚,在书架上面放上各种古典文学之类的书。

    办公室里面天天的各种事,那有心情看书。

    上班看杂书,就是在摸鱼。

    陈元庆看报纸,只看重要的新闻,家长里短的新闻,他肯定是不看的。

    现在这些,算个什么啊!

    以后,还能有更加劲爆的。

    目光落在一个新闻上面,是政务院转批的一份报告。

    1988年初的全国高教工作会议和1988年十一月份的教委全委会讨论形成了一份《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报告》并上报。

    这份报告,现在被批准了。

    现在实行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是两种: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不用说,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包分配。

    而指导性计划就是企业到学校和学生见面招人,确定了,然后上报。

    而新的分配制度是“双向选择”。

    双向选择就是由学生先找合适的用人单位接收,如果找不到的话,愿意接受学校分配的,高校仍然负责给毕业生落实用人单位、安排工作。

直到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完全自主择业,高校只负责学生的教育,提供就业指导,不负责解决工作问题。

    从包分配到自主择业,中间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时间。

    改革都是一步步的来,没有什么一步到位,都是在遇到问题了,去进行调整。

    谁都跟陈元庆一样,开了未来的天眼?

    今天是大概可以推测明天,但没有真正经历,怎么就敢说明天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陈元庆向着外间喊道:“赵红霞,进来下。”

    平日里,陈元庆得要有一个使唤的人,所以项娜就给他安排了一个人。

    个子倒是不高,属于川渝这边正常女生的个子。

    一米五九,穿上鞋倒是能够有一米六出头。

    皮肤白皙,面容精致,身形比例很好。

    文秘专业毕业。

    赵红霞算是文秘专业的头几批学校,因为这个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才是开始进行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