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子,你等着哈,我回家给你拿。”
有人开了头,大家纷纷回家取货去了。
没多久,桌子上就已经摆满了料子。
大大小小的,什么样的都有。
每家都有好几块,多的话,十几块的也有,满满一塑料袋,怪沉的。
反正大家也不怎么懂,看到像玉的石头就往家里捡。
苏阳经过一番查看后,有些价值比较低的料子,实在没有收的必要,就打回去了。
“大爷,您这几块料子,我给你两百...”
“大姨,您这一堆不值钱,能卖八十....”
“阿达西,您这块不错能值三百,但是那些一堆拢共给你五十,您看咋样?”
对于这些料子,苏阳也不用打灯,甚至都不用借助系统的帮助,看一眼就能给个差不多的价格。
大家伙听着也都买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才一个小时不到,苏阳就收了一大堆的料子,装在麻袋里,拎着得有五十来公斤。
看来这墨钰县的西瓜地里,还真有不少料子。
这还是大家平时耕种时捡的,真要是正式发掘起来,还真不少出货。
只是可惜,没有碰到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墨玉。
哪怕是体型大的也好,体型大的料子,在雕刻上更有发挥空间,能卖出更高的价值。
像那种馒头大、碗口大的料子,说白了只能切成镯子之类的首饰。
老杨从屋里抱来了一个西瓜,把羊皮子一卷,放在桌子上。
“巴郎子口渴了吧,来吃块西瓜。”
老杨一刀下去,西瓜就“崩”一声裂成两半。
熟透了。
大家伙也不客气,一人拿起一块吃了起来。
在他们这里,西瓜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苏阳吃着甜瓜,很是解渴。
就在这时,人群后面有人拉着一辆地板车走了过来。
“大家都让一让啊....”拉地板车的是一个带着八角帽的老头,老杨说是村里光棍汉,家里穷,没钱娶媳妇,原先给村里养牛的。
苏阳一听,跟陈二差不多,好像每个村里都有一个这样的人。
老头拉着地板车停在苏阳门口,咧嘴一笑:“巴郎子,我把俺家的宝贝给拉来了,你看看能卖多少钱。”
大家伙一听,开始笑了起来。
“不用看就知道,这老头子肯定是把自家地里的地橛子又给搬过来了。”
“老于头,你这传家宝留着呗,咋又拿出来谝了。”
“是啊老于,这就是一块普通石头,不值什么钱嘛....”
老头子噘着嘴,一股子倔劲儿。
“你们懂个啥,我这就是块宝贝,就是碰不到识货的人。”
老于头放下地板车车把,来到后面,将上面的化肥袋子掀开,露出一块水缸大小的灰色石头。
“你们都看好了,这以前是地橛子,现在是宝贝!”
大家没说话,咧嘴笑着。
地橛子是原先分地的时候,埋在两家地之间的标记,现在为了防止有些人为了多占别人家的地,偷偷挪地橛子。
现在都是用白石灰做标记了,用一个空心的铁管插在地下半米,往里灌几把白石灰。
不管过了多少年,再挖开的时候,那白石灰还是白的,而且还无法被挪动。
以前每次地皮子来的时候,老于头就把自家的地橛子搬过来,说是大宝贝。
可那些地皮子看了都摇摇头,说不收。
要收也行,但是要切开。
但是老头子死活不切,说切了就卖不上好价钱,他就骂那些人不识货。
这事也逐渐成了村里的笑料。
苏阳放下瓜皮,双手在身上擦了擦,起身来到了地板车附近看了看。
难怪,这也不怪那些地皮子不收。
他这块石头很大,还有很厚的石皮子,还是死僵皮,灯光压根打不透。
再加上那些地皮子经验有限,不好给价,怕砸在手里。
所以大家才不收的。
“巴郎子你给价实在,又是咱们地区的劳模,是有大本事的人,你给俺好好看看,到底是不是大宝贝!”
老于头拍了拍大石头,说道。
老杨也是站出来说道:“好了老于,人家办正事呢,还是把你家宝贝拉回去吧。”
苏阳却笑着摆摆手:“没事杨叔,我先看看再说嘛。”
围观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黏在那块被嘲笑了十几年的“传家宝”上。
这块料子差不多有百十公斤,看上去僵皮很厚。
若是里面出了好料,也是老熟料,毕竟有僵皮的石头,历史都是最长的。
这也让苏阳隐隐期待起来。
苏阳的指腹擦过石皮,粗粝的触感里忽然渗出一丝温润。
【种类:墨玉戈壁料/聚墨(星云凝墨)】
【特点:
铁甲孕玉:表层铜钱厚风蚀僵皮如战甲,皮下玉芯经三百年地下水沁养,密度较表层提升23%。
墨髓星漩:聚墨呈辐射状星云纹,核心区侵染符合纯墨标准,过渡带现青花瓷烟雨状。
龙骨脉相:剖面显伞状墨色骨脉,每平方厘米超12条微晶丝交织,暗藏猫眼效应胚体。】
【价值:50000(戈壁原石估值,若制《雪夜听松》山子雕,价逾200000)】
【产地:和田墨钰县旺什村古河道冲击扇东翼,毗邻汉代戍堡遗址】
苏阳喉结动了动,掌心贴住石面。
不由得心中一喜。
这哪是地橛子,分明是埋了千年的墨玉髓!
那些地皮子不敢收,八成是被这层刀枪不入的“铁甲”唬住了。
“巴郎子?”
老于头攥着车把的手暴着青筋,八角帽檐下浑浊的眼珠子亮得吓人,紧张的不行。
“是骡子是马,你给个痛快话!”
苏阳直起身,看着大家伙一脸期待的眼神。
他跳下车板,说道:“这料子我收了嘛。”
biq03。biq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