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良思忖再三,决定调整合作策略。
此事涉及多个村庄、数千户人家,人多反而容易生乱,唯有与村委会达成合作方为上策。
村支书作为村级组织的负责人,既代表村民集体的意愿,也肩负着维护村集体利益的责任。
参照后世的企业合作模式,他计划采用“村企合作、利润分成”的方式。
村民只需以土地入股,由企业统一开发经营,年终按比例分红。
这种模式既免去了村民的资金投入和劳动负担,又能确保稳定收益,对村民而言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难免会有个别农户坚持自行采挖玉料。
对此,苏阳的态度很明确:要么接受合作共赢的模式,要么自行承担风险。
想单干的,但是苏阳绝不会收的,要收也行,价格按市场价的两成。他们也都见识过其他的地皮子,收玉料的价格,直接砍到骨折。
合作好,还是不合作好,他们自然会算这个账。
“杨叔,忙什么呢,有个事想咨询下你的看法,你给参谋参谋咋样?”
苏阳来到老杨家院里,他们刚起床没多久,现在家里的瓜田还剩下一半,另一半的西瓜也换成了真金白银,现在也没那么着急了。
老杨抽着烟袋,熏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哎呦,巴郎子来了,听说你夜里干了一晚上活,咋不去睡觉啊?这么个干法,谁能扛得住啊?”
“我没事杨叔,有个事得先给你说一声。”
老杨从桌子底下抽出一张凳子,示意苏阳坐下:“什么事啊,这么着急?”
苏阳正了正神色,道:“是这样,昨晚上犁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些地里时不时会翻出些碎石头,这些石头能卖钱,既然能卖钱,那就不能瞒着大伙儿,得先跟您商量商量。”
老杨一听,烟袋都放下了,眉头一皱:“巴郎子,你是说....地里还能挖出值钱的石头?”
“确实有,或多或少,各家地里都能翻出点儿。”
苏阳坦然道。
“老叔,我是这么想的,既然咱们负责改良地块,就不能偷偷把东西往自己兜里揣。所以,我想跟村里合作,凡是改良过程中捡到的料子,无论大小,我们统一回收。谁家地里挖出多少,当场过秤记录,年底咱们按比例分红。您看,这法子行不?”
老杨叼着烟袋愣了好一会儿。
袅袅青烟在他布满皱纹的脸前盘旋。
分红这事儿他自然不陌生。
早年间生产队那会儿,不也是大伙儿一起干活,最后按工分分粮分钱嘛?
只是没想到,现在竟又给碰上了。
“巴郎子,那这分红具体咋个分法?“
老杨眯着眼问道,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烟袋杆。
苏阳往前倾了倾身子,掰着手指头给他算:
“比方说您这七八亩瓜地,要是出一百公斤料子,我们按市价八块钱一公斤收,那就是八百块钱直接给您。”
老杨心里飞快地盘算着,旱烟都忘了抽。
这可不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更难得的是苏阳这份实诚,换作旁人,怕是早闷声发大财去了,哪会主动跟村里分这笔意外之财?
“这事俺一家说了不算。”老杨突然站起身,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走,带你找陈支书去。他点了头,这事准成!”
老杨笑得见牙不见眼,仿佛已经看见那八百块钱在向他招手。
两人穿过几排土房子,拐过两棵老槐树,来到了村支书家的小院。陈支书正在院里拾掇农具,听苏阳又把事情说了一遍,手上的活计慢慢停了下来。
不同于老杨的喜形于色,陈支书显得格外慎重。
他掸了掸手上的土,示意两人进屋细说。
作为一村之主,他得为全村老小考虑。
这好事要是分不匀,反倒容易惹出是非来。
于是从收购价格到分红方式,从如何过秤到怎样记账,桩桩件件都问得格外仔细。
聊完这些事,已经到晌午头上了,三人的谈话也接近尾声。
陈支书咂摸着旱烟,心里已经盘算明白了,这事确实靠谱。
一来,村民们自己拿着玉料去卖,要么被地皮子压价压得厉害,要么进了巴扎市场被人坑得血本无归。
二来,苏阳这人做事敞亮,从不藏着掖着,比那些油嘴滑舌的商人实在多了。
最重要的是,这笔意外之财对家家户户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进项,谁听了能不心动?
与其冒风险自己去搞,还不如直接交给苏阳去处理,倒是省心省事。
更何况,这对于大家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一次性拿到这么多钱,谁都会动心。
“巴郎子,这事我看行。”陈支书终于拍板,却又谨慎地补了一句,“不过咱们是不是得立个字据?也好让乡亲们吃个定心丸嘛。”
苏阳闻言,立刻从兜里掏出烟,给两人各递了一支,笑道:“字据没问题!咱们签正式协议,我跟村里盖章,各家各户再按手印,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好好好!这样最稳妥!”
老杨乐得直拍大腿,陈支书也眉开眼笑,连忙给苏阳续上热茶。
在他眼里,眼前这个年轻人简直就是村里请来的财神爷。
“陈叔、杨叔,您二位在村里德高望重,这事还得劳烦您帮着说道说道。”苏阳诚恳地说。
“放心!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保准大伙儿都乐意!”老杨拍着胸脯保证。陈支书也连连点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苏阳呷了口茶润润嗓子,又想起个细节:“对了,为了让大伙儿更放心,我还有个提议。犁完地后,谁家的地就由谁家自己捡料子,咱们当场过秤。这样既公平,乡亲们捡得也仔细,说不定还能多出捡出一些分量。我们这边也能省点人力,两全其美嘛!”
“哎哟,巴郎子,你这心眼也太实了!”老杨感动得直摇头,“咱们还能信不过你?”
陈支书也竖起大拇指:“你这样的阿达西,我还是头回见!照这么干,你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将来当全国首富都不稀奇!”
苏阳谦虚地笑了笑,心里却门儿清。
自己让出两成利润,换来的是正大光明地干事业,既省了人力又落了口碑,这笔买卖划算得很。
他起身伸了个懒腰,连打好几个哈欠,眼皮直打架。
“老叔,那我先回去补个觉,这事就拜托您二位了。”
“去吧去吧!晚上我就召集大伙儿开会。”陈支书把他送到院门口,看着苏阳的背影感叹道,“这娃子,真是咱们村的福星啊......”
走出院门的苏阳,只觉得压在心头的大石终于落地。
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困意顿时如潮水般涌来。
他眯着眼看了看湛蓝的天空,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事,成了。
一觉睡到了当天傍晚。
醒来后看到了夕阳洒进了屋里。
他起身洗了一把脸,虽然脑子还有些蒙圈,但也清醒多了。
这熬夜真不是人干的活啊。
不过想起上午跟村支书谈的那些事,自然是值得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