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阳哥我想给你!(五一快乐)(1 / 2)

张军嘴里叼着一根烟,从外面走了过来,有些日子没见了,听说又在墨钰县搞起了承包,十里八村的都传遍了,都说苏良成了大地主了。

“阳子,你在墨钰县干的咋样啊?”

“张叔来了,还能咋样嘛,这不是跟着瞎忙活。”苏阳叹了口气,说道:“这些天也给村里添了不少的麻烦,你看着漫天的碎末,跟沙尘暴似的,我这正准备找车把料子给拉走。”

张军摆摆手:“啥麻烦啊,一点也不麻烦,你为村里发展做了多大的贡献,我看谁敢在后头耍小心思。”

苏阳笑笑,给张军嘴里的烟给点着。

张军嘬了两口,说道:“你不是要找三轮车吗,我正好去镇上,跟领导问问。”

“这点小事,咋还麻烦领导呢。”

“阳子,你不知道,现在你不是去墨钰县承包了吗,咱们林书记也很重视啊,说是咱们洛浦乡的资源还是要用在咱们的土地上嘛。”

苏阳大抵是听懂了这话中话的意思,无非是想苏阳在洛浦乡进行投资嘛。

洛浦虽然是乡,但是跟墨钰县属于同级,再过两年,洛浦乡就正式改乡为县了,也成为和田地区的正式的县级区域。

所以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张叔,我这种小买卖,主要是帮农业局的忙,也顺便帮当地的瓜农改善下土地,没有那么的弯弯道道。”

“这个,我当然是知道的嘛,但是我觉得,咱们乡里要是帮忙出面,还是很乐意的。”

“那要不这样吧张叔,反正等种了棉花,到了11月份的时候的收花季,咱们乡里就帮我收棉花嘛,最终这钱不还是落在咱们洛浦乡嘛。”

要说这GDP的最后归属,也是分为两个部分,墨钰县的农民因为自家的地进行创收,那这个钱自然是属于墨钰县的,而苏良作为收购商,将棉花转手卖给内地的渠道,这个钱就属于洛浦乡的了。

至于到了内地之后,棉花再进行分拆加工,卖给各个工厂,那就是分摊出去的GDP了,那也就管不着了。

但是,MY县这块的GDP大头还是属于苏良的,只要他愿意,在哪创收都一样。

张军在一旁听的云里雾里,但是有一句是听懂了,那就是“钱最终还是落在洛甫乡这里”。

“那行,阳子,今天我去乡里开会,正巧把这事也跟林书记说说,我觉着,这运输秸秆的事,肯定能给你包圆了。”

“那就太好了,谢谢张叔。”

“对了阳子,我这还有新画的规划图,你有空别忘了给我参谋参谋。”

“没问题,这几天就抽空去找你。”

随后,张军便乐呵呵的出门去了。

六子一听这事,拍掌叫好,要是这运输的费用都给省下来,那就少了一笔大的支出,他也就省心多了,这些天也是没日没夜的忙坏了,看见炕头就睁不开眼,倒头就睡,连自己媳妇都有意见了。

洛浦乡,书记办公室。

张军小心的坐在办公室的凳子上,手里捧着茶缸子喝了一口茶。

暗自观察着林书记的表情。

“张支书,苏阳同志真是这么说的?”林书记微微皱眉,难掩一丝窃喜。

“是的嘛,说这钱最后还是算在咱们洛浦乡这里头,我也搞不懂啥意思嘛,你说这钱明明是收的墨钰县的棉花,阳子转手卖给内地,这钱咋就算到咱们乡里了呢?”

“哈哈哈,这小子聪明啊!”

林书记得意的笑了笑,这里面牵扯到乡里的经济账,农业的增长指标,以及乡里的GDP数值,也不是一句两句能解释的清的。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一个只上过小学的人,怎么也能看透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看来,这小子的脑壳不简单啊。

张军见林书记忽然发笑,也不明所以的问道:“林书记,那三轮车的事,您看...”

“这事情不大,小事嘛,咱们乡自然是没得问题,帮助友邻县致富那是我们应该做的嘛。”

林书记之所以这么爽快的答应下来,一来是苏阳既然那么说了,自然懂得这里面的规则。二来是赢得一个互帮互助的美名嘛。这在本地区里,还是头一份。

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是你争我赶的发展。

尤其是洛浦乡以一乡之力,发展迅速。

主要得益于玛丽艳河床的地理位置,玉石行业火爆,成为全国闻名的和田玉产地。

其他县和乡镇也只能眼巴巴的羡慕,所以有很多发展的政策都会朝这边倾斜。

后来独立成县,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所以,趁这个机会帮扶一下邻县,洛浦乡自然会赢得美名,他这个书记脸上也有光。

张军听见答应了,高兴的站了起来。

“谢谢林书记,我这就回去给阳子说道说道。”

“对了张支书,给我一天的时间,明天一早,车子就到你们村里去,到时候你们安排好工作就行。”

“还有,要是苏阳同志还有什么需要的就尽管提,咱们乡里能给到的支持,也是尽量给到!”

张军高兴的合不拢嘴,忙着点头称是。

不知不觉,因为苏阳一个人,将所有人都逐渐串了起来,成为一条线上的蚂蚱,大家跟着多多少少都会受益。

张军出了政府大院,骑着自行车蹬的飞快,朝着村里赶去。

苏阳在陈菊的小卖部里搬出两箱冰镇汽水,玻璃瓶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

刚走到门口,几个晒得黝黑的孩子就围了上来,眼巴巴地盯着他手里的汽水。

“西懒....阳子哥...“

领头的虎子孩怯生生地喊了一声。

苏阳笑了笑,给每个孩子都分了一瓶。

孩子们欢呼雀跃,非要两人一组帮着把汽水搬到北大窑去。

北大窑那边,几个刚卸完货的劳力正坐在树荫下歇息,汗水把粗布衫浸得透湿。

见苏阳带着汽水来了,纷纷起身。

“哎呦,这可是稀罕物!“老王接过汽水,用衣角擦了擦瓶口的灰尘,“这一瓶得几毛钱呢,平时可舍不得买。“

几个大学生如今也入乡随俗了,来前都没带什么薄的衣服,现在身上穿都是乡亲们给的碎花衫。

方倩喝着汽水走了过来,来到苏阳面前。

低着头,似乎有话要说。

“阳哥,我们几个想跟你请个假,我们得回去一趟,把我们的实践论文给交上,再收拾些行李,等忙完学校的事再回来。”

其他几个人也走了过来,似乎也不开心,更多的是不舍。

“阳哥,我们一定会再回来的,我们都很喜欢这里,很喜欢在这里实践的日子。”

“黄小娥说的没错,你是我们见过最好的人,等我们完成学业,一定会再来的。”

苏阳忽然听到他们几个要走,心里还是有点不舍的

毕竟也来这里一段时间了,跟这里的土地也算是认亲了。

这突然要走,心里还挺不是滋味。

几个大学生说着说着,眼珠子都快嘀嗒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