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流通的私人藏品不多见。
吃过饭,苏阳手写了一个牌子挂在了门口。
“五月三十日,第二届乔木村拍卖会开启!”
刚挂上没多久,就围过来很多人,其中有店铺老板,还有往来的客商。
看到乔木村拍卖会这几个字时,大家便心领神会了,上次有不少人都去参加了这次拍卖会,就是为了一睹冰玉真面目。
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除了冰玉之外,每一块玉石拍品都是极品玉料。
怎么能不令人疯狂呢。
如今相隔两个月,拍卖会再次开启,自然吸引了大家的好奇,可苏阳这次并没有写什么玉料,这就让大家的疑惑更重了。
“阿旺!”有人朝院子里喊,“你东家人呢?这次到底卖啥好东西啊?”
“是啊,这次拍卖会到底有什么好东西啊,也不给咱们说说。”
阿旺正拿着鸡毛掸子打扫柜台,闻言探出头,咧嘴一笑:“东家刚出门,走之前说了,要是有人问,就一句话‘来了不亏’!”
“嘿!这小子,还卖关子!”有人笑骂。
“上次他搞拍卖会,老子可是被他坑惨了!”一个粗犷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刘江,正叼着烟,一脸不爽地站在人群外围。
“刘老板,你这是咋了?”有人打趣道,“上次拍卖会你不是没拍到东西吗?”
“哼!”刘江狠狠吐了口烟,“老子说的是河床那事儿!五万块就让他捡了个大漏,转头就挖出大货,现在想想都来气!”
“哎哟,刘老板,这话可不对啊!”旁边一个瘦高个儿笑道,“当初可是你自己嫌那河床上没油水,急着脱手,还偷摸找了买家,算起来是你坑了人家呢,要不是人家挖到了大货,估计就被你坑在里头咯。”
“就是!”另一个戴皮帽子的人附和道,“要不是苏阳挖出玉来,那卡布提还被你坑着呢!”
刘江被噎得说不出话,只能黑着脸猛吸两口烟。
这时,一个穿着考究、戴着金表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笑眯眯地问:“各位,这次拍卖会,苏老板到底准备了什么好东西?”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
“管他呢!”花衬衫胖子一拍大腿,“上次没抢到,这次说什么也得弄一块!哪怕是借钱也得拍!”
“对!对!”其他人纷纷附和,眼神里闪烁着贪婪和期待。
刘江冷哼一声,心里却暗暗盘算:“这小子鬼点子多,这次我倒要看看,他又能整出什么花样!”
阳光逐渐升到头顶上,街上的人群越聚越多,议论声此起彼伏。
乔木村的拍卖会,还没开始,就已经让建设路沸腾了。
此时,苏阳已经来到了报社。
跟窗口的姑娘也算是熟客了。
“同志,还上吗?”
“上!”
“还是老样子?”
“对头,头版头条!”
他将手中的资料递到窗口,语气里带着几分笃定:“资料都填好了,你瞅瞅,这一星期的版面我都包圆了。”
姑娘接过资料,熟练地翻看起来。这场景于她而言再寻常不过,苏阳每次来都是这般干脆利落。她起身打开一旁的侧门,熟门熟路地将苏阳引至屋内的会客室。
“同志,来喝杯茶缓缓,稍等片刻。”姑娘倒了杯热茶放在苏阳面前。
苏阳说明了情况之后,报社的人决定在后天最新的一期就登出,而且还赠送了一个夹缝条的版位,周围都是相亲广告。
在农村,这种事情传播的很快。
哪个村里放电影,一顿饭的功夫就能传遍十里八村。这次苏阳在报纸上特意写了,欢迎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带着土特产到乔木村售卖。
上次乔木村的人卖到了钱,其他村里里自然也都听说了,要是有这个机会,那自然是最好的了。
苏阳出了报社以后,又辗转去了电视台,不过电视台的审核相当严格,而且时间比较久,想想就算了。
报纸虽然效率慢点,但是能在一周内送到和田地区的各个村子里,能保证每个村的村支书家里都能收到报纸。
文化局那边,苏阳也有必要去打声招呼,毕竟有官方的出面,这活动才能登上台面。
文化局依旧很忙碌,有不少人进进出出的,苏阳来到了鉴定室,江老他们正在忙着工作。
“江老,忙着呢?”
大家回头看向苏阳,笑着点头打了个招呼,随后江老就跟着出了鉴定室。
上次苏阳嘱咐江老提议的事,这才过去两天,刚交上去,起码等过段时间才能有回音。
“巴郎子,你是不是想问提议的事撒?”
“不是,我是想请咱们文化局的同志到这个月底,去我们乔木村参加拍卖会。”
拍卖会?
江老一愣:“你小子又要开拍卖会咯?”
“是的嘛。”
“那感情好啊嘛!这一晃都过去好久了。不过你这次又有什么好东西了噻?”
苏阳还是笑而不语:“江老,您到时候就知道了。”
“你小子还跟我卖关子嘛!”江老伸手指了指,笑道:“对咯,这次克里木江也要去的嘛,上次他就跟我说了,要是下次有什么好料子一定带他一个。”
“没问题,那就一起嘛。”
两个人溜达了没多远,苏阳说完这事就准备回去了。
乔木村。
傍晚时分,村里一片宁静祥和。
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在跳皮筋,巴郎子们则追着一个破旧的足球。
刚从地里回来的大伙儿,三三两两地聚在陈大明超市门口,沾满泥土的解放鞋随意地搭在台阶上。
“嗝~”
随着一声响亮的饱嗝,苏阳晃着半瓶橘子汽水从超市里走出来。
这会大家最常聊的话题,还是种植棉花的事。
现在乔木村的棉花种植基本上已经完成。
大家有时候在讨论棉花的技巧,但更多的是关心能卖多少钱。
万一种出来以后没人收棉,那就砸手里了。
“要我说啊,”苏阳突然提高嗓门:“要是棉花真滞销了,我全包!“
这话引得正在纳鞋底的张婶手一抖,针尖差点扎到手指。
陈菊“咔吧”一声咬开瓜子壳,眯着眼睛笑道:“阳子,你在墨钰县包了那名多地种棉花,跟俺们大伙儿透个底,这棉花真能来钱?“
陈菊嗑着瓜子,她家反正也不指望种地赚钱,现在有小超市维持着,陈大明也在北大窑领着工资,所以这次种棉花就没有参与。
大家将目光锁定在苏阳身上,毕竟在大家眼里苏阳是领头人,有不少人看苏阳家里也种了一半的地,才跟着种了起来。
苏阳仰头灌完最后一口汽水,玻璃瓶“咣当“一声扔进旁边的竹筐。
“这么说吧,”他用手背擦了擦嘴,“种棉花就像煮大锅饭,人少了揭不开锅,人多了...”他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竖起两根手指,“不出两年,保准让大伙儿都盖上砖瓦房!”
大家互相看了一眼,似懂非懂。
将目光聚集在“科学种棉,勤劳致富”的红布标语上。
“对了,再给大伙说个事,过几天到月底的时候,我准备再办一次拍卖会,这次把农村巴扎往大了弄,大家要是还想卖点家里的东西,都尽管来。”
苏阳这么一说。
大家立刻激动起来。
“那感情好啊,上次听说刘愣子一天卖了两三百,真馋人啊!”
“就是啊,那点粮食都能卖这么多钱,我家水缸里还腌着几十斤的咸菜疙瘩,到时候也能换个钱花花....”
bie5。bi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