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六个人整齐地排列成一行时,唐高卓的面孔依然保持着惯有的平静,却突然如同猎豹出击,猛然一脚,将队列中的一人踹翻在地。
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所有人都愣住了,不明所以。
段晓棠隐约猜出一点真相,先前俘虏营中常有此类事情发生,只是没想到都快到河东了,还有漏网之鱼。
杜乔并不清楚俘虏营中的事务,问道:“怎么了?”
段晓棠轻轻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淡然,“可能逮到了一条大鱼。”
诸卫的军功不会因为这份意外的收获让他们的军功簿上增添多少光彩,更不足以让他们因此飞黄腾达,充其量只是在献俘的名单上多添上一笔。
但话又说回来,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军功,靠的是一战定乾坤,也是日积月累。
段晓棠转头对一帮下属说道:“你们呀,多跟唐兵曹学一学。”
一排人站在面前,为何偏偏只有他能察觉到异常?
唐高卓的本职,并不会太留意俘虏的相貌,或许只是随意地扫了一眼,就这么发现了异常。
李开德腹诽道,他们能和唐高卓比吗?以前在刑部天天和罪犯打交道,看谁都像坏人,警惕心理比他们这些刚从战场上下来的,不知强多少倍。
幸好那俘虏只想瞒天过海,没起其他不轨之心,否则说不定胜利班师的南衙,就要在何处小翻一次车。
李开德郑重地点了点头:“属下铭记在心,日后定当加倍小心。”
段晓棠按下这一茬,转而对侯俊雄说道:“这位郎君,先前那人大约领不走了,我这就安排人,带你重新去选一位。”
总之,进了南衙荷包里的钱,绝无可能退还。
侯俊雄生怕沾染什么麻烦,连忙婉拒道:“多谢将军美意,这倒是不必了。”一个人头钱,他亏得起。
一群人紧赶慢赶终于让太平县的百姓终于得以顺利带着他们购买的人口和牲畜踏上归途。
杜乔早已做好了周密的安排,“今晚我们落脚在距离文城二十里外的一处山谷中,昨夜便是歇在那处,还特意留了人手照看。”
段晓棠轻声叮嘱道:“路上务必小心,有空多写信报平安。”
杜乔点头回应,“嗯。”
恰在这时,唐高卓孤身归来。
段晓棠问道:“情况如何?”
唐高卓言简意赅地答道:“阎洪达。”
段晓棠轻飘飘地说道:“这鱼,不大不小了。”
杜乔临行前还有最后一个疑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唐高卓耐心地解释道:“突厥贵族与平民之间,由于生活习惯和条件的差异,外貌和行为举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贵族们因生活优渥,皮肤往往红润有光泽,脸颊饱满;而普通牧民则因长期风吹日晒,皮肤显得粗糙,气色黯淡,脸型更为瘦削,表情也更加质朴。”
“他们的体态也同样有所不同。贵族行动迟缓,肢体匀称,普通牧民长期骑马、放牧,下半身更为粗壮。”
虽然草原上的生活水平相较于中原有所不及,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异没有那么大,但这种差异的存在却是必然的。
但经过的俘虏营的数月磋磨,这点差异说不定早已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