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建五座,三百万人口大城(1 / 2)

此刻政务处内,一片安静,都沉浸在房产恐怖拉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强大势头和展望之中。

“领袖,你能否透个底,接下来还要做什么?”

“也好让我们有个心里准备。”

万树森苦笑道。

“我听说西方国家,有十几层乃至几十层的高楼,我们大胜此次多数是三四层,高也不过五六层,会不会太矮了。”

“若是盖的高,同样的占地面积,岂不是可以多出售更多的房子。”

“还是说,我们的技术能力不达标。”

唐晏廷忽然想到了什么。

“技术上没有问题,我们建设司里也有西方建筑领域的人。”

“依我大胜的人口和土地面积,人均占地面积远远超过两百平以上,没必要盖高楼,把人往狭小的房子里赶。”

“现在最高五六层,视野好,居住体验更好。”

“不能为了盈利,就不考虑居住环境。”

“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战争!”

“东西方大战,迟早会开启,我们会尽量避免本土遭遇进攻,但万一被攻击,高楼必然会遭受更大的连带行破坏。”

许元胜坦承道。

“是这个道理,那么高的楼,一旦遭遇轰炸,上下也不方便,不管倒塌还是起火,都很难逃生。”唐晏廷想了想,点头道。

许元胜迎着两人望过来的眼神,知道他还是很好奇,接下来自己的目的。

“房产带动各行各业。”

“有建设司挑头打个样,接下来让民间商人进入这个领域,市场还是交给市场来掌控。”

“让城内民众可以住新的楼房,接下来就让城外的人口再次进入城内,拥有更好的生活配套,使得城内有更多的购买力。”

“至于城外闲置的土地,有政府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大农业的发展,为接下来的战争,积极存储更多的粮食。”

“其实这一步棋,当初也走过。”

“只不过那个时候,民众是牺牲自身不得不进城的。”

“而这次我希望他们是自发,高兴的进城。”

“城内才是市场喷薄的爆发点。”

“依房产带动城市不断的扩大。”

“依我的想法,现在的省城居住人口只有堪堪一百万到两百万人口,最多的如江南城那边,也只是三百万人口。”

“这人口数量太少了,还不如熊国陪都巴鲁格勒城。”

“分散的人口,完全不利于市场的做大做强。”

“我意未来一年到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有政府牵头,建立不下于五座人口数量达三百万人口的大城。”

“再有大城影响周边的府城和县城,形成规模化的效应。”

“一点点把城外民众,吸进城内。”

许元胜沉声道。

“五座,三百万的人口大城。”

“这不太可能吧。”

“江南行省那是大胜最为发达的区域,人口总量本就密集,那里的省城才堪堪形成容纳三百万人口的大城。”

“其它区域,哪怕京城也做不到如此恐怖的人口规模。”

“而且大胜人口经过屡次普查,已经极为详尽,我大胜总人口经过连番激励生育,总人口也堪堪一亿八千多万。”

“五座三百万的人口大城,就是吸纳了超十分之一的全境人口了。”

万树森脸露震惊。

“老师,你应该很了解我们的民众。”

“城内有完善的医疗和教育,为了老人和孩子的以后,他们也愿意进城。另外城内的就业也比城外好,在城内他们会生活更好。”

“只要我们能够提供他们低成本进城的条件,你觉得他们是否愿意进城?”

许元胜说道。

“有些老人会不舍得土地,毕竟现在土地分给了个人。”

“但为了孩子的未来,再是不舍,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进城的。”

唐晏廷沉声道。

“是这个道理。”

“若是真有五座,三百万人口的大城,这个市场就足够恐怖了,会创造更多大的工厂。”

“唯有这些大的工厂,才是我大胜民国的经济主脉。”

“这是无可争议的。”

万树森点了点头,大工厂代表政府能够得到更多的税收款,而且如这般大城,政府可操作的空间就更多了,可以迁入大量的汽车制造相关,水泥厂,钢铁厂等等。

放到其他地方,或许会盈利不佳。

放到大城里,绝对稳赚不赔。

“那怎么做到,让民众自愿且低成本进城?”唐晏廷蹙眉道。

“大城有大城的成本。”

“大城的入城,有两块构成,一半是周边府县的富裕住户,一半是周边农民。”

“对于前者,他们入大城,肯定家底是有的。”

“对于后者,周边农民。”

“依土地租赁的形式,虽然我们大胜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但产量并不充沛,多数是因为个人耕种的原因。”

“他们的土地租赁给政府或是大的商人。”

“进行统一化管理。”

“只要租赁给政府的,政府可以在城内建设一部分房屋,依租代租,老师和唐相,觉得如何?”

“若是租给商户,那就有商户出租金了,他们有了银子可以直接进城买房,拥有产权。”

许元胜说道。

“住解决了,离开了土地,吃就要靠买了。”

“这部分生活消费,该怎么解决?”

唐晏廷再次问道。

“现在的大胜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蓬勃年代,不缺就业,越是大城,越是机会多。”

“小城入大城,城外入城内,这些人会更明白需要更努力,才能有好生活,只要他们肯努力,不但吃饭不成问题,很大可能会比原城内人的更快得到富足。”

“另外政府保证,只要肯就业,最低收入也要比土地收入高。”

“有这一点为他们托底,我觉得大部分人心里会安心。”

许元胜说道。

“是这个道理,大城只是吃喝拉撒,就要有很多人来维持运作。”

“人多,就代表市场大。”

“哪怕摆个摊,也不少赚的。”

“越是发展初期,机会越多。”

万树森点了点头。

“好,那就定个规划,尽快达成五座三百万人口大城。”

“大城建立,会影响周边一大批府县,一批批的民众会就近进城。”

“这不止是一城的事,而是至少一座行省的事。”

“未来市场比想象中的更大。”

唐晏廷沉声道。

许元胜蹙眉,按照后世的五年计划,太久啊,大胜可不比后世,那个时候虽然还处于危机之中,但大的战争已经打完了。

还有这一点,国情不同。

大胜现在坐拥东方,工业发展不输于西方,已经成为当世大国,更是比后世那个年代要好得多。

关键国家财政有钱啊。

“两年计划。”

“第一年建立两座三百万人口的大城。”

“第二年建立三座人口达三百万的大城。”

“这五座大城,是在原址进行扩建,难度相对较低,另外根据建设进程,进行相应调整,若是反响不错的话,尽量争取一年内落成。”

许元胜沉吟道。

“好,若是如此的话,加上江南行省那边的省城,我们大胜就有六座人口达三百万的大城了。”

“这在天下,估计也是少有了。”

唐晏廷满怀期待道。

“关键大城配套需要各行各业的助力。”

“无形中又极大的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

“我已经能想象,一旦我们公布出两年计划后,下面会是什么景象了。”

万树森呵呵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