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大梁城被围,掘堤水淹不可取(2 / 2)

    赵姬问了一下情况后,就回到了甘泉宫。

    燕国使者行刺秦王之事,很快传遍了四国。

    原偏安一隅的燕王吓得瑟瑟发抖。

按照秦王睚眦必报的性格,燕国即将承受嬴政的满腔怒火。

    可让燕国人大惑不解的是,秦王迟迟未派兵攻打燕国。

    只是让王翦驻军于屯上,虎视眈眈。

    就这样,也吓得燕国上下,日日惶恐不安。

    生怕哪一天早上起来,就看到满大街的秦军。

    时间一晃过去了大半年,燕国人也提心吊胆了大半年。

    派出去的细作回来报告说,秦大王正在抓紧巩固新的郡县。

    派出了一大批很年轻的县令。

    不仅燕国细作探查到这个消息,楚国、齐国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更有甚者,知道这些人,来自于咸阳城里的天丰学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把这些新的县城,治理的井井有条。

    个个都是年轻的县令,还不仅有功夫在身,还懂贸易、财经和农耕。

    楚国等都惊呆了。

    这??

    期间,秦王嬴政也巡查过新的领地,对这些领地的治理,非常满意。

    再次上朝了,嬴政终于憋不住了,要众大臣商议出兵燕国之事。

    李斯表达了自己的异议,建议暂缓攻打燕国。

理由有四:

    一是目前郡县制改革后,偌大的赵国境内,城池驻军影响了大秦军力,郡县划分后统治还有欠稳固。

    二是楚国强盛,虎视眈眈,一旦大秦和燕国开战,战线拉长,必会趁机攻打大秦。

    三是齐国也不会坐山观虎斗,燕国的安危,直接牵扯到齐国的未来走向,就算不敢明面上助燕,也会暗中使绊子。

    四是魏国虽然表示臣服,但无有大秦的驻军,郡县制也未推行,迟早是个祸害。

    综上几点,李斯建议先灭了魏国。

    大秦一统天下后,没有藩属国,只有大秦的郡县。

    魏国可是苟延残喘了好多年了?

    忠臣听后,皆沉默不语。

    紧贴大秦实际,颇有道理。

    嬴政却有些不高兴,李斯这厮总是跟本王唱反调。

    督亢图在手,灭一个区区燕国,还不是手到擒来?

    相国王绾听后,思索一番,也出列奏道,同意李斯的意见。

    声称大王卧榻之畔,岂容魏王安睡。

    此人一直以来,善于见风使舵。

    周围的几国,谁强大就依附上去,不如早日改成大秦之郡县。

    随即冯去疾等人,也纷纷附议。

草!

    对于楚国,嬴政是一点也不担心。

    有欧阳兄的雷霆手段,楚国军队,这几年来,真的未踏进秦地半步。

    不过他心里依然不太爽,觉得朝臣们的权利,似乎大了一些。

    让他这个大王,说出去的话,往往不能执行。

    喊汝等来商量出兵燕国,却议成了灭魏之议。

    那就先准备灭了魏国吧,魏惠王这厮也该下来了。

    至于韩、赵之地的管理,他全部安排给了李斯、王绾、尉缭等人。

    嬴政大手一挥,下达了灭魏之令。

    令王贲等为将,挥师东进。

    秦军锐不可当,连破数城,直逼魏都大梁。

    王翦回师西进,势如破竹,一天就攻克了三座城池。

    李信、铁山,首登、斩将,捷报频传。

    魏惠王惊恐万分,急令魏军抵御。

    然魏军士气低落,怎可抵挡秦军之猛。

    东西夹击之下,魏军一溃千里。

    齐齐龟缩进了大梁城里。

    王贲深知大梁城坚壁厚,强攻恐难奏效,且易损兵折将。

奏于朝廷后,接到了水淹大梁的命令。

    王贲觉得此法过于狠毒,但眼下只能如此。

    遂命秦军于大梁城外挖掘壕沟,欲引黄河之水淹了大梁城。

    此时的大梁城里,除了魏国王室和贵族,还有百姓近五万。

    大梁城周边的低洼地带,还有数不清的百姓分布周围。

    远在咸阳的欧阳天丰,接到了秦军围住大梁城的消息。

    首次走进了咸阳宫,面见秦王嬴政。

    无比惊讶的嬴政,听到侍卫来报,一路小跑出宫迎接。

    询问一下,他竟然是为大梁城而来。

    可是现在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