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开源!(1 / 2)

“啪啦啪啦!”爆竹声噼啪做作响,点点火星溅出,在空中开出一朵朵娇艳的花儿。

    地上铺满了红色的“花瓣”,喜庆至极。

    陈昭也笑着在一旁鼓掌,不为其他,只因为车家炭行在雁门县落地建厂了!

    福利待遇向开封看齐,只是工钱低了三分之一,但同时,因为雁门县靠近宋辽边境,能获取大量优质且便宜的羊肉,陈知县又向官家请示减免了赋税,粮食的价格也低,大伙的生活开销少。

    车家炭行开出的薪资就显得尤为不错了。

    当然,车家炭行为什么选在雁门县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肯定是因为这儿人杰地灵、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啦!

    和陈昭陈知县没有半毛钱关系,车家炭行在这儿建得厂子绝对没有官商勾结的情况,一点都没有!

    “陈宫使,在下做的事情您满意吗?”车济车员外对陈昭的事很是上心,派来了他的得力干将韩宜来辅佐相关事宜。

    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

    陈宫使,多么熟悉而陌生的称呼啊,想来还有几分亲切。

    陈昭问道:“车员外近日还好吧?”

    韩宜恭敬地回答道:“托您的福,车员外他吃嘛嘛香,近日还有精力纳了两房小妾。”

    好得不能再好了!

    衣食住行,车济就牢牢地掌控了开封百姓们的“食”!

    哪个富贵人家不用“乌金”?哪个平民百姓不用蜂窝煤?

    这时车济才感受的陈昭的高瞻远瞩。

    资本是逐利的,资本是贪婪的。

    当初,要不是陈昭拦着,真叫车济把蜂窝煤卖出了八十文一秤的天价。

开封城外采煤、挖煤那么多产业,那么多工人,他如何隐瞒得住?

    叫赵恒看到了这么低廉的东西能卖出如此高价,心里怎不会动歪心思?

    要知道那时的赵恒为了修玉清昭应宫,可是想钱想得快疯了!

    但现在呢?

    蜂窝煤的价格经过大规模开采后,技术逐渐成熟,陈昭之前教工人们识字,也在此刻发挥了作用,他们改进了采矿之法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效率。

    现在一秤蜂窝煤的价格已经低至四十三文了!

    各种物料、人工成本加起来,都只要四十一文!

    他们只赚两文钱,两文钱!

    但开封六七十万级别的人口数量,车家炭行一日都有稳定的七十贯左右的收益,一年也有两万五千多贯!

    官家能保证蜂窝煤被官府拿去后,价钱能比车家炭行更低?

    赚钱的买卖在乌金!

    陈昭这一招,将上上下下都伺候得舒舒服服的。

    尤其是去年冬天,蜂窝煤可立了大功!

    车员外还自掏腰包,拿了五万秤蜂窝煤出来接济开封的福田院、养济院等,也就两千五百多贯,但名声可大大滴好了起来。

    现在车济走在街道上,哪个见了不得恭敬地叫上一句“车员外”?

    情绪价值拉满了!

    对于陈昭的所有决定,车济都深信不疑,即使他远在雁门县。

这不,才两个多月就弄死了一批人,牢牢地占据了雁门县生态位的C位。

    陈宫使带他做项目,那是给他老车面子,就算不赚钱,甚至是亏钱也要去!

    要不是开封这边的商人们只认他车济,不然,他都要跑过来亲自管理雁门县的事情。

    陈昭的面前是一座座窑炉拔地而起,开始吞吐煤炭,把它们炼成“乌金”,释放出滚滚浓烟,夹杂着刺鼻的气味,直冲云霄。

    环保去你马!

    再接着,炼钢场,也会落于此处。

    至于玻璃...陈昭暂时还没有想法,此等奢靡之物,还是留在开封去祸害那些有钱人吧。

    一个个精壮汉子赤裸着上身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生产中去,他们的肌肉高高隆起,将“黑金”铲入水缸之中,也将铜钱揣进自己兜里。

    实话讲,雁门县人的工价是真的不高,暂时只能是这么个情况。

    雁门县不是煤炭的主要产区,隔壁的煤都快成露天煤矿了,直接动手挖就行,若不是陈昭在雁门县,这桩好差事压根落不到他们头上。

    路途成本是一方面,雁门县的市场太小又是另一方面了。

    完全支撑不起车家炭行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卖给周围县城也不太行,河东路在接连的几次宋辽战争中都快打成了一块烂地,首府太原府曾经更是北汉的都城,被宋太宗放火烧了个干净。

    整个河东路都是一副民生凋敝的景象,直到“澶渊之盟”签订后,才开始渐渐恢复生机。

    没多大市场。

    陈昭得想办法把蜂窝煤卖到辽国去。

    虽然从宏观层面来说,辽国人也是中国人,燕京(北京)还在辽人手上呢!

    但未来是未来,现在是现在,咱不以民族为界限,但也得以国家为界限。

车费、人工什么的就让辽国的百姓承担吧!

    就先苦一下辽国百姓吧!

    至于从他们身上剥夺的利益...当然是用来提高雁门县百姓的生活水平啦!

    然后工业反哺农业,不然都去打工了,谁来种地?

    看着天上飘着的白烟,陈昭的心情很是愉悦,大宋的环境现在可是24K纯天然无污染的,随便排,给地球母亲上点强度!

    陈昭带着韩宜在园区考察,其实也没什么好考察的。

    严桧等人的脑袋现在还挂在县城的城门处,工人们每天进出时都看得见,不敢偷奸耍滑,见着陈昭对他们好就想骑在陈昭脑袋上拉屎。

    韩宜也是深度参与过煤炭的加工与生产的人物,不是“一把抓”,但是真正下过基层的人物。

    各种规章制度,还有如何与这群前一秒还在田里刨食,下一秒就要上工地做工的工人们沟通,他都了然于心,是陈昭真正需要的帮手。

    “车员外帮了我大忙啊!”陈昭赞叹道。

    一句话把两个人都夸进去了。

    “哪里哪里,都是陈宫使指导有方。”韩宜回答道。

    领导夸你,你“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行了,真把领导花的饼当了真,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就算面对陈昭这等盛名在外的角色,韩宜也保持着自己的行事准则。

    陈昭也没多想,正常的恭维罢了,陈昭已经听惯了。

    只要自己不要当真就行了。

    说实话,赵恒“天书封禅”的思路其实没错,虽然后世骂赵恒拉低了“泰山封禅”的含金量,这话...骂得没错。

但就当时赵恒那情况,国内天灾不断、国无少君,自己的一堆亲戚可都睁着眼睛等着他的皇位呢。

    得想个法子凝聚人心才行。